養豬場污水處理
養殖污水治理的整體工藝結構
因為養殖廢水中含有大量的腐化有機質,并發出令人惡心的臭味,要求污水的處理過程基本在密閉狀態下進行,所以整體工藝采用立體和平鋪相結合的結構形式;這里涉及2種形式:
一是把調節池、厭氧生物池等混凝土構筑物全部設置在地坪以下;其優勢:能最大限度減少惡臭向空中迷漫;可以縮短管路長度;降低水泵揚程,具有節能效果;設備與構筑物之間的運轉協調性好,操作控制管理方便。其缺陷是:生物密度低,處理效果差,水力停留時間(HRT)至少10天以上;由于池的高度不大,而HRT長,導致池容積必須大才能達到要求,投資大;每年需要清池,清池工作勞動強度大,有危險性(缺氧);把厭氧池出來的液體提升到好氧池時,仍然需要水泵。
二是把調節池設置在地平線以下,把生物池設置在地面以上;其優勢:生物密度高,處理效率高,水力停留時間(HRT)只有地下池的1/2或1/3,占地面積大大減少;不需要清池,有自動排污裝置;檢修方便;池壁可作為車間一部分,減少車間投資;從厭氧池到好氧池時不需要泵;密閉設計,也無惡臭迷漫。其缺陷是:從調節池到厭氧池需要水泵;連接用的管路較多。
工藝流程
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,我們有2種處理方案:一種是達標排放型處理方案;另一種是沼液濃縮型處理方案。在此提供這2種方案的工藝流程方框圖。
1 達標排放型工藝流程方框圖

2 沼液濃縮型工藝流程方框圖